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
皇权思想的核心是皇帝的权力和责任。皇帝为了维护权力,履行责任,还创造了一套制度,这些制度可以统称为“皇帝制度”,比如大赦天下,皇帝的宗庙、皇帝使用的年号、居住的宫殿,以及皇帝上朝的仪式,都具有制度上的意义。
从三方面讲解皇权思想
- 皇权思想的核心,也就是皇帝的权力和责任分别是怎样的?
- 皇帝创造了哪些制度,才使皇权思想深入人心?
- 皇权思想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?
一、皇权思想的核心
皇帝的权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而是在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逐渐被塑造出来的。变法运动的明确目标是取消世袭贵族的权力,用君主派出的官僚去替代。秦国的商鞅变法成功后,秦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大臣们起一个新的名号,诏书中明确说讨论”帝号“,认为已经超越了”王“,而与”帝“并肩。古有三皇、五帝、三王的说法。
- 三皇五帝是上古神话中的几位领袖,具体是哪几位,说法不一
- 三皇是指天皇、地皇、泰皇,泰皇最为尊贵
- 三王是指夏朝的开创者大禹、商朝的开创者商汤,以及周朝的开创者周武王
- 当时普遍认为,三皇高于五帝,五帝又高于三王
秦始皇已经不屑于和三王并立,而要与五帝同辉。
秦朝的皇帝只会依靠暴力和法律来统治,汉朝的皇帝汲取秦国迅速灭亡的教训:
- 西汉前期奉行黄老学说,无为而治,经常自我批评
- 汉武帝“独尊儒术”以后,汉代儒家提倡的“天人感应”思想开始对政治产生影响
秦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和无微不至的绝对责任,而汉朝的皇帝开始接受儒家的政治伦理,敬畏上天,表面上多了些条条框框,实则权力更大,戴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,这也就是所谓的“外儒内法”。
二、皇帝创造了哪些制度
刑罚和赏赐
立宗庙:为祖先立庙显示孝道;为自己立庙树立权威,让全国百姓感觉皇帝与我同在的感觉
年号(使皇权融入时间)
- 由汉武帝创立,第一个年号就叫“建元”
- 新皇帝上台会更改国号,任期内也会更改,多为天降祥瑞(黄龙)和政治局势发生变化
- 频繁更改年号容易造成纪年的混乱(武则天在位15年有14个年号),明太祖朱元璋宣布实行“一世一元制”
- 明清两代皇帝年号比较整齐,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,如康熙,嘉靖等
- 年号制度意味着由权力来塑造时间观念,如万历十五年,象征着认同万历皇帝的统治
宫殿形制(使皇权融入空间)
- 所谓“形制”,就是关于外形和结构的规定
- 咸阳宫模仿天上的紫微宫
- 宫殿是皇权在空间上的具象化,它使皇权的不可侵犯变成了肉眼可见的现实存在
宗庙、年号制度和宫殿形制,目的都是让皇权思想在百姓心里扎根。那么,皇帝是怎样在大臣面前树立权威的呢?主要通过“廷议”制度。所谓廷议,就是皇帝和大臣们一起在朝廷上讨论国事。大臣们提出建议,归根结底都是在向皇帝效忠,帮助皇帝实现他的意志,皇帝树立了权威。
三、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
天高皇帝近
所谓“天高皇帝近”,就是皇帝和人民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阶层,皇帝的权力可以控制每一个人。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大事都是为了恢复“天高皇帝近”的状态,皇帝们做出的不懈努力。
- 意味着皇帝创造了平等。普天之下除了皇帝高高在上,其他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子民,没有什么区别,这就是皇权之下的平等。
- 这种观念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观,那就是打着“平等”的旗号来追求皇权。陈胜喊出的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是平等的旗号,一直到洪秀全打出的“天下无处不均匀,无处不饱暖”,仍然是平等的旗号
- “天高皇帝近”的观念还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一组基本矛盾,那就是皇帝和中间阶层之间的矛盾
- 皇帝离百姓是近还是远,这是中国历史上很多改革背后的根源